我最近在思索孩子們學習上的問題,剛好看到了老ㄙㄨ發表的〈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http://blog.roodo.com/oldsu0/archives/12100023.html),真是心有戚戚焉,讓我有說不出的感動。沒錯!「欠缺熱情」~ 正是現今孩子們的問題所在啊!
的確,無論是家長和老師應該都有注意到,有時,孩子表現出來的態度很懶散,總是提不起勁,而另一種話法是「要死不活」,雖然有點難聽,但也很傳神哩。有很多事孩子們明明能做,就是不願去做,同樣的,有一些課業,只要花些許的努力就能有收穫,但就是不想去付出。唉,這種現象真是為難了我們,實在也傷透了腦筋!
久而久之,這樣「無所謂」、「不在乎」與「消極」的學習態度,就一步步的啃蝕孩子們的學習能力。照理說,應該是「大一歲,學一歲」,卻變成愈大愈退步,變得無法接受外界的訊息,變得無法靜下心來思考,最後更流於粗心與隨便。如果沒有喚起孩子的學習熱情與學習動機,縱使養兵千日,在用兵一時的「當下」,沒有專注與積極的心,也是沒有用的。因為,有些好的表現,可能也只是在安排之下所呈現的表象罷了!
老ㄙㄨ對班級氛圍的經營相當用心,我也是受了他很大的「精神感召」之下,發現這方面的重要。導師真的隨時要對班級的氛圍保持相當的敏感度,才能讓教學的效果順利顯現。
我覺察到班級孩子們的學習瓶頸,是在課業學習的用心度、才藝表演、參與比賽或投稿等的熱情度。我無法像老ㄙㄨ一樣用體育的方式帶動,因為,本身從小就高度近視,影響了很多體育項目的學習,像是躲避球,每次玩的時候,必定被K,因為看到球的時候,球也到了。因此,想以體育的項目引發孩子學習熱情或動機的方式,只得投降作罷。為此,我也省思了一番,或許,得從自己的「強項」開始,並且用「以身作則」的方式,孩子才會「信服」(幸福)吧?孩子們最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不就是「啊你ㄌㄟ 」? 如果自己做不到,恐怕要成功「引發」也有困難度。
「閱讀」是我的強項,其實,為了激發孩子們對閱讀的熱情與動機,我也已是幾乎無所不用其極的「使詐」或是「拐騙」他們。像運用了不少的「心機」,讓班上的孩子總算愛上了閱讀,包括以「利誘」的方式。
例如,我拿一大堆書到班上,或是在請他們大吃一頓,數著大把鈔票結帳時,常有小朋友脫口而出:「老師你怎麼會那麼有錢?」
哇!這真是告訴孩子們「書中自有黃金屋」的良機啊!我就趁機告訴孩子們,老師之所以有「今天」,是因為讀了很多的書。我相信,在此「利誘」之下,很少孩子不會心動的。雖是利誘,但最後還是把焦點集中在「努力」,以自身原本成績不好,經過有效的學習而進步的例子,鼓勵孩子們,以免價值觀產生偏頗。
是啊,既能讓孩子愛上閱讀,為何我對孩子們課業學習的用心度這方面的激發,就比較有困難呢?或許,我還沒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吧!不過,老ㄙㄨ提供的原則,對我很有啟發,那就是「簡單」、「成就感」、「競賽的小小壓力」及「享受過程」… … 我想,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使用這些原則來試試看。
另外,班上的孩子,一向對才藝表演,有點冷冷的,但總愛看老師表演。要我表演與「犧牲色相」絕無問題,但終非正途,畢竟,孩子才是學的主體。
4月2日在班上進行得還算順利的 搞笑的模仿秀,給了我一個想法,那就是找個孩子都還喜歡的活動來引導,孩子才會逐漸的大方,並能秀出自己,展現才藝。4月6日,我語重心長的告訴孩子們,我們不到三個月就要拆班了(升上五年級),因為大家一向都很靜,不太願意出來表演,請孩子們慎重考慮一下期末的「同樂會」要不要舉辦。我指的「同樂會」是希望每個人都參與,而不是只想看「別人」表演,那種「置身事外」的心態,如果大家都不想付出,這樣會使得整個活動很無聊,最後只會羨慕別的班級怎麼很HAPPY,而我們卻沒有?其實,決定權操之在孩子自己本身,這是我一直想傳達給孩子的重要訊息。
表決的結果,幾乎四分之三的人想舉辦,但仍有小朋友「沒啥興趣」。我想,可能是我只有違樣的論述還不夠,所以決定先「撩落去」─ 身先士卒,先表演一下,於是,我決定再使「賤招」,因為我還略懂鋼琴(註:略懂是借用電影『赤壁』的台詞),所以就表演幾首簡單的曲子,期望能稍稍「顛覆」一下老師在大家心目中無才無藝與笨手笨腳的形象,並傳達一項重要訊息:我可能表現得不好,但至少我敢出來表現自己。
於是,我就問音樂老師是否可借用幾分鐘的時間讓我進行這項「布局」(或者說是『企圖』)的工作。感謝音樂老師提供機會,小朋友也很捧場,至少效果如何,就有待後續的觀察了。畢竟,孩子也有其自主性,我只能盡力做好我能做的部份,剩下的,就尊重孩子們自由意願所選擇的結果了,因為我不可能代替孩子們表演所有的節目,況且,這麼做的話,一點意義也沒有。
想到最近在讀報教育進行中,最成功的項目應該是「搶答時間」了,我突然被自己「電」了一下!怎麼我連自己正在使用的好策略,都沒有想到可善再利用呢?我也可以將這招用到其他學習領域的教學啊!
然而,最挑戰的部份,應該就是參與比賽與投稿的部份了,那是因為過去曾經有「中箭落馬」的慘痛經驗,現在採取的方式是「祭出重賞」、「尊重個人意願」。我過去也曾「積極鼓勵」學生投稿,但卻被投訴說,我只注重「投稿」 … … 我不知道,如果再積極鼓勵學生參加比賽,會不會又被說成『好大喜功』或『急功近利』呢?這也是我後來在這方面轉趨保守的原因之一,有時,也必須考慮家長們的想法,免得誤會老師只注重某一項,卻忽略了他孩子其他的才能。
說實在的,那時的我,為了「投稿」這件事還真的一度相當的沮喪,所謂「做到流汗,嫌到流涎」(台語),因為,我還親自幫一些孩子的稿件打字,e-mail去投稿,並時時注意是否有被錄用或刊登的消息 … … 然而,副作用也來了,接著,就會有以下的問題:
S:「老師,你有幫我投嗎?」(帶著懷疑的神情)
T:(OS:當然有啊!)
S:(還是感到有點困惑與懷疑,有這麼慢嗎?)
S:「老師,倒底什麼時候會被刊出?」(帶著懷疑的神情)
T:(OS:我不是報社,我怎麼知道?況且,有沒有「被錄用」都還不知道呢!)
S:(還是感到有點困惑與懷疑,有這麼慢嗎?)
S:「老師,稿費什麼時候會寄來?」(帶著懷疑的神情)
T:(OS:作品被刊出的稿費都很慢才寄來,難道是誤會稿費被扣在我這兒?)
S:(還是感到有點困惑與懷疑,有這麼慢嗎?)
這其中的「甘苦」誰人知?最扯的是,我雖然一再告訴孩子們投稿會遇到的情形,還是常被追問。最離譜的是有一次我曾天天被一個孩子問,但有一天卻不問了。我好奇之下問他,稿費拿到了嗎?他說:「拿到了。」就這樣三個字,唉,還沒拿到稿費時,一直追問,拿到了也不主動告知,我不是需要他「感謝」,但起碼也不要被誤會,因為那種感覺實在是糟透了!
仔細思考一下自己以往投稿的心路歷程,其實也有類似的疑問。一般而言,投稿者站在自己的立場,自然是很焦急,很想知道自己的作是否被錄用?大概何是會刊出?稿費大概何時寄來的問題?但是,常常沒能反過來用同理心的方式,站在報社與編輯的立場想一想,他們一天要收到多少稿件?要處理多少事?
我也是隨著投稿的次數與經驗的增加,才想通了一個道理:「該是你的,就是你的。」後來,我的心再也不會天天懸在那裡,想著會不會被錄用與稿費何時寄來的問題。因此,對於這些「質疑」,也能有深刻的體會,畢竟,那是經驗不足所導致的疑問,沒有親身經歷的人,是難以了解的。
以上,是我以前指導學生投稿時,曾經遇過的慘痛經驗,提醒我自己,有時候,太「鍥而不捨」、「積極」也不行,「過猶不及」,因此,要帶起孩子熱情的心,真的是一門藝術,沒有定法,必須隨著實際的狀況時時修正,這是教學工作的難,但也是樂趣所在啊!
我最初鼓勵學生投稿的目的,真的只是想讓學生有獲得成就感與肯定的機會,但卻招來質疑的結果,讓我省思了好幾天,後來,我了解到,對於比賽與投稿的事,可以鼓勵,或許別太「積極」,以有所保留。如果有意願參與,那就放手讓當事人自行處理,切勿代勞,因為幫太多,反而會學不到東西而失能。在投稿與參與比賽的過程中,「如何平心靜氣的等待」與「尊重可能的結果」本身也是一種學習。
總而言之,「心的教育」最重要,沒有動機,沒有熱情與積極的心態,做起事來自然零零落落的,不紮實,甚至會在考試的小細節上粗心得離譜。真的,多年來一再的觀察孩子們在學習上的行為表現,了解到確實不是「能力」的問題(其實,孩子們的能力都很強),而是「心態」上的問題,對於這點,真的需要我們共同加把勁,才能讓孩子學習的成功的發揮與展現。或許急著教孩子什麼,或怎麼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心,真正的重點應先放在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或如何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這樣,大家平日對孩子的苦心與作為才不會白費,而這件事,也是大家必須共同努力的目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