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生活點滴/心情雜記 (168)
- Aug 03 Fri 2007 12:59
驚魂2
- Apr 02 Mon 2007 20:28
修養
大三去打工時,和另一位打工的朋友一起去面見主管。那時見主管低頭看著他的文件,眉頭深鎖,似乎為某件事所困,正絞盡腦汁在思索著.....
突然,他抬起頭,面對著我們時,竟然一掃剛才的憂愁,笑容滿面的和我們寒暄。當時,我和朋友都少不更事,偶爾私下還會提起此事調侃那位主管一番,說,他桌下一定是裝設了一個按鈕,所以情緒才能轉換得這麼快......好假哦....
*****************
多年過去了....
- Apr 02 Mon 2007 11:02
關於寫作的批改
南宋˙辛棄疾<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原本以前教作文難,現在才知改作文更難!難怪有人戲稱: 「前世殺了人,今生改作文。」
記得先前對學生的文章不知如何下筆批改,就如同前面那首詞的意境,有些人好到沒話說,還是要硬寫,最後就用「很好」或good。 但這評語只給寫得真的比較好的少數人。
這樣的評語,不論是老師或家長都覺得太…….。然而,就在我上過作文師資培訓班後,教授與寫作名家,都認為,用鼓勵的方式比較好,少批評,不要整篇都「改得密密麻麻的紅字」,這將會嚴重傷害小朋友的自信心。
大部份會讓老師不知所措的有兩種,極端的好與極端「待改進」的,很好的,會讓老師不知如何改,與其愈改愈爛,還不如尊重學生的思想與創作----,然而,極端待改進的,與其幫他改,還不如重寫一篇比較快。有人可像曹植般「七步成詩」,但大部份的人卻要一修再修。但是,更重要的觀念是,所謂的「好文章」並無絕對的標準,是見仁見智的,不然「推敲」一詞,又從何而來呢?
- Apr 01 Sun 2007 09:11
學習看待事情的角度
淨空法師曾提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不論順境逆境、善緣與惡緣,都能成就圓滿的修學。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
現今的媒體確是很亂,人們每天處在「八卦」的世界中,但又能如何?這確實就是我們的生活環境啊!不過仔細想來,或許「還好」,為什麼呢?
記得從小開始,我的「歷史」分數就很低,經常不及格,原因除了智商不好之外,還有心理上的排斥----不都是些無聊的「鬥爭」、「仇恨」、「戰爭」....嗎?(咦,怎麼突然發現「歷史的內容」和我們現在所說的「八卦」差不了多少嗎?而且我根本質疑它的真實性!)
- Feb 05 Mon 2007 22:06
話說億載的學習環境~我的體會與省思
還記得在進入億載前,對於校園內的種種早已有所耳聞,大致說來,不外乎是「相當恐怖」的地方,恐怖在資訊的應用很頻繁,這對於不擅用電腦的人,會是極痛苦的一件事。如此形容,曾令我有所猶豫,我不知吃了什麼熊心豹子膽,竟敢往這「火坑」跳,而且被「燒」得也快兩年了…
剛進來時,發現自己確實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雖然有很多的技能不熟,但是聽到校長主任勉勵同事之間要相互協同,學習他人的智慧…, 就很歡喜。確實,億載的老師各個臥虎藏龍,都各有所長。我常到處取經,問東問西。例如,像是向盈霖組長、孟霜老師、易潔老師、孜怡老師、麗玲老師請教電腦的問題、向芳容老師、千賀老師、玟汝老師、淑貞老師…請教有關於班級經營的問題….如此下來,還真學習了不少。雖然,自己仍舊有許多進步的空間,但正如「雁行理論」所說,還好有同事們的相互扶持,才不致落於單飛的窘境。
在億載,在環保與比賽活動的執行方式,對於法治精神的落實有相當大的幫助。因為執行的過程相當徹底,小朋友們對於資源回收相當有概念,所以,我們學校的環保一向做得很好。此外,相關的比賽均會事先以口頭或書面的方式通知,以便讓參賽者預先準備。以出席比賽為例,選手忘了去時,通常會人性地再提醒,如果再沒出席參加,就以棄權論,一切遵照遊戲規則進行。這樣的方式很好,除了有「邏輯後果」的教育效果之外,就潛在課程的觀點來看,可以培養小朋友對於一件事的「責任感」,把它真當一回事,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這些都是「玩真的」,所以會謹記該完成的事項。
學校會安排許多的活動,不論是小朋友親自參與,或是當觀眾,台江劇場、視聽教室、操揚舞台…等,在我來億載這短短的時間,有數不清的-藝術與人文的饗宴。學校為孩子們精心規畫的活動,量變將會造成質變,因為孩子們一定會在這樣的氛圍下,逐漸見多識廣。
最後,就是重頭戲了---就是和我來億載前所耳聞完全相反的事---我感到超happy的事恰好就是億載校園超便利的資訊應用環境!整個資訊應用的環境在校長、勇成主任與盈霖組長…等人的規畫努力下,用起來真是超便利的。尤其是在教學分享時,聽了勇成主任的理念,更使我放心不少---我只要好好培養資訊「應用能力」就好。(原本還擔心是不是要親自修理電腦呢!)最好玩的應該就是班級網頁了,我現在把它定位在「電子備忘錄」、「教學檔案電子相簿」以及「親師生溝通的平台」…每天上網N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