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襄老師分享自己在五個地方經歷的故事。


 



 



 



 


  


 





 



 




(一)台南後壁的稻田




1.看到無米樂的主角用水牛犁田,好奇心的驅使,是以問農夫與地主,為什麼要用水牛,




收成會比較好嗎?




2.以美學的觀點來看,地主為總監,農夫與水牛為主角,田是舞台,表演給天、人看。




3.水牛不是天生會犁田,要訓練才會的,據說用水牛犁田,「手路」卡好。




      4.介紹一本書:半農半X的生活:順從自然,實踐天賦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46798




 




(二)宜蘭的老樹




      1.老樹旁的鐵道,護樹。




      2.樹綁著紅布條,生命的一部份。




      3.拜樹作為契子很好,但不要拔樹鬚。




 




(三)侯硐的貓村




    從僅存的兩家麵店,至喵喵美食坊與台鐵本鋪(只賣與貓有關的東西),有了經濟的繁榮,但也帶來了社區的困擾。一般而言,很多社區營造是在重複過去的失敗和煩惱,但如果是新的煩惱,則表示是在進步的。




 




(四)池上




    1. 一位30多歲的女生,發揮創意,用自己家鄉池上的米做麵包~




愛戀65℃(http://blog.xuite.net/shiow0314/shiow0314




    2. 特地花了大半天的時間,和一位已90多歲,賣水果的老伯伯買快樂。




 




(五)恆春保力




    在車上結識了一位原籍河北的老先生,在旅行結束前,特地去找他聊天,才發現原來那位老先生19歲時來到台灣 … …




 




旅行




1.      與在地人互動,有問題就問下去,以深入當地的人文脈絡。




2.      惜緣,把握難得的互動機會。




3.      參與當地的活動。




4.      找一個可作為日後記憶的東西,例如:樹。




5.      期待有影響力的藝人能為作表率,為自己與社會製造正面的新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liang33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