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社會課有提到「家庭的功能」,但是,我從不少的眼神裡,可以感受到孩子似乎不太能「理解」或是「體會」到家庭有什麼「功能」?


    這真的是一項值得注意的警訊!這意味著什麼呢?是家庭的功能式微了,還是因為現在的孩子們比較不懂得感恩呢?


    據觀察所得的結果,兩者都有!


一項很可悲的事實,是現代的人在平日大多沒什麼「家庭生活」可言,大人們把一天之中最寶貴的時間都賣給公司了,而孩子大部份的時間在學校(或安親班)度過。回到家後,大家都累了,但還無法休息,往往,大人有一些未完成的工作事項,孩子有一些回家的功課,必須再利用時間完成,這時,很容易「上火」。


    請問,像這樣,在家裡短短的幾小時裡,會有什麼「生活品質」可言?也難怪報紙天天都有一些脫序現象的報導出現。


    沒了「家庭生活」,沒了「生活品質」,更別提「親子互動」了!


    有家長曾告訴我說,現在很多人因為事業忙,有些人就把孩子的功課完全「丟給」補習班或安親班,且不過問孩子學習的情形 … …。有些家長回到家的功能就是「兇」孩子,要不然,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畢竟,大人上班一天,有時身心俱疲,還要再面對活力十足,甚至吵鬧的孩子,有時還真會吃不消。


    解決的方式之一,就是多利用空檔的時間,刻意創造一些共同的回憶,多共同進行或參與一些活動,家庭的一體感,才會逐漸的成型!


×      ×      ×


沒什麼家庭生活,生活品質不佳,親子互動時間少,連帶影響的是孩子們基本生活能力的表現。過去,在大家庭的結構裡,孩子們觀摩與學習的對象少了,有的僅剩下爸媽而已,但如果連爸媽都因工作因素而難以見到,甚至見面沒講幾句話,有的只是指責 … …,可以理解,孩子的生活能力會下降是自然而然的事。


    還好的是,這樣的缺憾是「有解」的,那就是,即使再簡單或理所當然的事,都必須耐心的教導,因為,沒有能夠培育能力的環境,孩子不可能自己從觀察裡自然學會!


真的,這一點也不誇張,例如,要如何過馬路、 騎車與開車如何判斷 … …,這些看似簡單不過的事,都要大人們平常「和孩子在一起」時,刻意「 放聲思考」(把自己的思考說出來),讓孩子理解大人們是如何思考,如何判斷,以及遇到各種變數時的應變方式 … …


×      ×      ×


    家庭生活與親子互動的時間是相當寶貴的。尤其是傳統上,父親在家裡的角色,常常是缺席的,要不然就是不知如何關心,有的只是對孩子兇 … …


    我的建議是,因為父親是男性,可以善用男性的優勢,例如邏輯思考的靜態遊戲或動態的活動。例如:玩中國象棋(參見:電腦遊戲接龍上演現實世界之親子版)、樸克牌(參見:好玩又可培養孩子動腦的親子遊戲~中國象棋 ),當爸爸的就比較不會覺得「無聊」,假日和家人、孩子去游泳或打球,抒解身心的壓力,也是比較適合男性的活動。而且,如此做來還可一舉多得,有了家庭的生活、親子的互動,更能在過程中做到經驗的傳承。


    最近剛過的中秋節,不少家庭就有活動,這是很好的現象,如果時間不夠,不方便準備,也可參加社區所舉辦的活動。總之,一定要有共同的活動,日後才會有共同的回憶


    即使是時間很少,也是有辦法,那就是透過每日孩子的聯絡簿,也可巧妙的將「家庭生活」、「經驗的傳承」與「讚美日記」做巧妙的結合。


    在班親會裡,我和與會的家長們提出了「讚美日記」的想法(參見決定讓「家庭聯絡簿」變成「讚美日記」 ),多看孩子的優點,多寫孩子的好。就算是「沒有」,也可「製造」。例如,邀請孩子共同來參與家庭的活動、或在教導孩子課業 … … 時,刻意指導正確與好的行為與態度,記下具體的優良事蹟,


用「如果你表現得好,我們就寫在聯絡簿上告訴老師。」這樣鼓勵與讚美的話,


      取代以往「 如果你不乖,我們就寫在聯絡簿上告訴老師。」的威脅與恐嚇。


 


    相信,一點一滴的進行,慢慢的做,孩子的行為會逐漸朝正向變化。隨著時間的過去,效果就會展現。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liang33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