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些孩子常會說
有了問題,跟大人、父母或老師講了.....「沒用」
其實
最主要的原因是…..
這些孩子
予取予求慣了(只會記得父母、老師以及其他同學有什麼承諾的事沒做,或不合規則)

那反過來說
他們有許多不好的習慣
大人「一再」叮嚀
「有用」嗎
為什麼他們不「一次」就改好了呢(而且有些很『固執』)

尤其喜歡「挑在」上課鐘聲打了、或正要放學、或大人正在忙碌時
匆忙而含糊不清的講了一堆…..
就認為他們說了
老師或同學就得「立即」為他們「服務」與「處理」
這些都是「嚴以律人、寬以待己」的壞習慣

我在期末時
發現很好用的一招
那就是
對於小朋友的問題「要關心」
但「不立即處理」
還記得上次有小朋友衝突而損失了一堂閱讀課

有幾次
要打鐘上課時跑過來告狀的頻率突然「增加」
說誰誰誰如何
然後爭論不休
連我也不免覺得有些納悶
難不成「另有所圖」

後來
我和一位孩子的媽媽談到此事
想到一個「兩全其美」的好主意
那便是----
遇到小朋友衝突與爭執事件時,如果不緊急,
就不當下處理,等到下課時間再好好的處理。
好處是
不耽誤上正課的時間
更妙的是
等到下課,「真的」要處理時,他們就說:「沒事了。」
(那……是不是為了「不上課」,因為老師要處理事情就無法上課,而「故意」「選定」上課時間來告狀
他們很精明,絕不浪費自己的「下課時間」)

孩子情緒當頭,說什麼也聽不進去
老師情緒當頭,處理事情也容易失控
等一下處理,讓情緒沉澱,理智浮現
況且,處理太急躁時,往往沒能做好事實的「查證」與了解「前因後果」
常會有「誤解」,導致「憾事」的發生

剛好社會課本課本也有介紹如何化解與處理衝突的方法
我就提示他們
把課本中介紹的流程
帶他們實際操作一次
讓他們體認到
知識貴在實用,不只用來考試而己

在我的經驗中
發現到學生的問題
孩子們必須學習當自己的主人
除非很必要
否則大人儘可能不要太涉入

一般而言
結局有決裂與講和兩種
小孩子的世界分分合合是常有的事
較沒有大人世界「永遠決裂」的情事
大人的涉入較會讓「決裂」的情事發生

在孩子的邏輯裡
有「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的性格
認為犯錯的人就「該死」(當然他自己除外…..)
必須接受「嚴厲」的制裁(指的是至少要體罰之類的……)

記得有一次
班上有位小朋友出了一個無法挽救的狀況
我了解的情形之後
採用了「人本的」方式處理
過程沒有任何的情緒起伏
我分析了該狀況已無法挽回,責難無用,只能以「道歉」與「賠償」的方式收場……
而且雙方當事人都可接受

然而
卻有一位小朋友
本身是事件的局外人
卻在同學之中
散佈說: 「老師處理該事件的態度,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真是莫大之冤

經我的了解
該小朋友的「認定」是
依「正常」的情形
老師應先「發飆」,將該犯錯的小朋友「臭罵」或「毒打」一頓……
唉…..
十足是準備等著「看好戲」的心態
沒想到老師的處理方式讓他的期待落了空
相當的失望
(當然,如果自身犯了錯,一定又希望大家原諒他,他只是…反正又有一大堆理由可拗)

這也讓我想到了另一個問題….
如果老師採用的是人本的方式
而沒有做傳統的處理方式
對某些「信奉權威」的孩子們而言
老師就等於對問題沒有處理
可見暴力的觀念對這些孩子潛意識的影響有多深
這也是老師們進行正面管教必須克服的瓶頸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liang33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