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104年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B. C級裁判講習會」心得

鄭宇樑

    「這次的收穫頗豐!」「對呀,還好有報名!」「老師們的課都上得很好!」

在臺南市古都太極拳協會林勝吉理事長與屏東縣太極拳協會周雅玲理事長的鼓勵下,我再度參加104年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B. C級裁判講習會(屏東縣太極拳協會承辦),講師群為李順香老師、張榮達老師、 黃洲生老師、鐘亮輝老師、吳榮輝老師、何宗融中醫師、沈洸洋老師、周雅玲老師等。這次的課程正如同學所說的:相當精彩!老師們上課的態度都相當積極,恨不得傾囊相授以傳承,這點,學員們都感受到了,大家無不認真學習,每一堂上課時師生互動多,休息時間大家也在問問題,更離奇的,是有老師上課已超過中午吃飯時間二十分鐘,竟然沒有學員催促吃飯,連下課後還有一群人「纏著」老師不放 … … ,課程到底有多精彩?由此就可以看得出來!

    這次研習會的內容,也帶給我一些啟發:

 

一、裁判的道德與做事眉角的重要

    身為裁判,必須維持比賽的公正,比賽評分的細節也是為了防弊。然而,更重要的,其實還是在人心 ── 裁判本身的道德修養,打分數時要公正不偱私,除了不要主觀的只依自己熟悉的方式論斷他人的拳路,也不可以明明自己的學生拳打得很爛,還給予很好的成績,甚至給獎 … … ,這樣的小動作絕對無法讓外界認同,這需要大家共同改變一些不好的現況。

    每位選手都是經過充分的努力來參賽,等待比賽的心情是很忐忑煎熬的,身為裁判要有同理心,並體現在做事的眉角上。例如:有選手因賽事時間衝突而請假,在他場次比完後,應該還會再回來繼續比賽。如果選手一直沒有出現,這時,麥克風就是最好的溝通與找人的工具,不是待在那裡等選手回來,而選手也站在場外痴痴的等,無形中浪費了時間、資源與心力。

    每位裁判要深切了解自己擔任的職責,做事才能到位且不凸槌,不讓外界看笑話。時代進步了,大家都有攝錄影機;民智也開了,觀看台上也隱藏了不少高手,因此,一定要事先做好功課,時時進修,才能與時俱進。

 

二、境界層次的不同

    太極拳本身是一直在發展中的拳術,既是藝術,除非違反拳經拳論,或是過於離譜者,許多的派別是沒什麼對錯的,有的話,只是境界與層次的不同而已。

    同理「教」與「學」也是各有境界層次,教練有教練的層次,學員有學員的層次,裁判有裁判的層次,選手有選手的層次,事實上,沒有人是處在至善的狀態,大家都是在進步求好的努力中。如果有這樣的體認,不管是教的人,或是學的人,評人家分的人,或是被打分數的人,才會有同理心與包容心。

 

 三、經典的重要

太極拳經典是理論的依據,可以給練拳的人無窮盡的觀念啟發,最好每隔一段時間就拿出來溫故知新,看看自己有沒有背離了拳經拳論的原則,看看自己還有哪些需要進步的地方?

    「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一回事。」似乎知道比做到容易,其實不然,經過幾次的研習,發現老師們對於經典都各自有自己的體會與詮釋。這點,除了印證境界層次的不同外,也讓我感受到強大的震撼 … … 「天哪!原來我以前把這句話給誤解了!」

   

四、內觀與自我檢驗的重要

    打拳有沒有正確?有沒有到位?這是必須時時提醒自己的,要時時觀照自己的身心狀態。誠如老師們講的,很多大大小小的眉角,其實只有差「一點點」,有沒有確實做到,就會有功力的差別。

  這就是「重點在細節」的意思,不論是「楊家十要」、「鄭子美人手」、「宋志堅老師的鬆持」、「老子的內斂涵藏」,及四要領(中正安舒、鬆柔圓活、連度均勻、綿綿不斷)、五要點(鬆而不軟、沉而不僵、輕而不浮、活而不散、不能華而不實)等,都要求確實做到。

 練完太極拳,身心應該是舒適的,自我檢驗一下,就知道自己是否有練對,練對,就足以養生延年。

 

五、與力學連結,讓拳架產生妙用

  「四兩撥千斤」、「接(借)地之力」及「控制別人的重心」都是力學原理的運用,翹翹板原理、槓桿原理、反作用力,以及折疊法等等都可以讓太極學習者有許多的啟迪。

    不過,前提還是必須把基本的拳架著熟,因為鄭太師有說過,不可輕視拳架。待拳架熟練之後,加上對於拳架衍生變化的領悟與技擊的想像,即使是一個人閉關於深山修練,也可以達到如對練的效果。

 

六、教學態度與方法

老師們的教學極具熱忱,恨不得把功夫傾囊相授,傳承給我們,如此現身說法令大家都很感動。教拳,就是要秉持這樣的態度與精神,太極拳藝才能發光發熱,可長可久。

教拳必須循序漸進,依學生的程度慢慢訓練,切不可揠苗助長,過於急功近利,學生學習不紮實,嚴重時可能還會導致運動傷害。太極拳大部分的運動傷害都是發生在膝蓋,避免的方法,是動作正確,並量力而為,不過度練習。

我覺得最精彩、收穫最多的是李順香老師的「裁判實習與記錄方法」課,李老師實際演練的教學過程完全符合正式競賽時的場景,教學方式超級的讚,讓在國小任教的我相常佩服。很多人都有一種觀念,那就是老師邀請出來示範時,能不要就不要 … …,其實那是錯誤的!因為,「吃虧就是占便宜」,看似吃虧,其實不然!很多學習,光是用看、用聽是不夠的,實際做過之後才能深入。

感謝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與屏東縣太極拳協會提供拳友們精進拳藝的管道與機會,更感謝教練群與拳友的分享,讓大家對於太極拳更深具信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liang33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