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祥是十足的「好奇寶寶」。從小,只要聽到大人在談論事情,他就會好奇的問是什麼事,當大人在看書或報紙時,他也會把頭湊過來一探究竟,這應該是激起祥祥讀報最根本的原因吧!
每天早上,阿公都會買《蘋果日報》回來,在客廳看著報紙,祥祥在此長期的「耳濡目染」之下,有時也會「有樣學樣」的看起了報紙,而且像大人一樣,「架勢」十足。
說到這裡,不免讓人有疑慮 ── 真的放心讓孩子看《蘋果日報》嗎?
沒錯!對於一般孩子來說,較適合的應該是《國語日報》、《人間福報》、《國語週刊》 … … 等這些專為兒童辦理的「普遍級」報紙,而一般大人們看的報紙,像《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聯合報》 … … 等,可說是「輔導級」的。
對於孩子而言,大多數人會認為,《蘋果日報》應該可歸類到「限制級」吧!(或許這樣的說法太武斷了!)
表面上,祥祥似乎很喜歡看《蘋果日報》這些「血腥」的畫面,但實際上,我們認為祥祥只是很好奇「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而已,並不是對「血腥」本身有興趣。訊
當然,我會做後續的處理,因為,報紙是機會教育很好的題材,可用來教「安全教育」(交通安全、自我保護、生命教育、食品安全 … …)、「環境教育」 … …。
有時,我會問祥祥他看到了什麼、他認為怎樣,藉以了解他的解讀與判斷是否正確,再藉機引導。他也很喜歡主動和我們分享他看報紙的內容與想法,像昨天上午,祥祥就一邊吃著早餐,一邊看著報紙,看著看著,說:「爸爸,有一種叫做『小胖威利症』的 … …。」
因為他突然冒出這些話,我一時也沒聽清楚,後來,我利用空檔讀報時,果然讀到了這則消息。下午的時候,心血來潮,想說問問他,以確定祥祥「讀報」的「程度」如何。
我問祥祥:「什麼叫『小胖威利症』?」
祥祥回答:「就是一直吃,吃很多,不知道飽 … … 。」他舉報紙的例子,「喝了四碗湯、吃了一個便當和兩個麵包 … … 。」
聽了祥祥的回答,我心裡有點兒嚇了一跳 ── 他竟然記得「那麼清楚」!可見,「讀報」本身對他而言,是很有收穫的活動。
話說回來,後續「談話」或「討論」的功課相當的重要,可以了解孩子的想法,也可以幫孩子釐清一些觀念。如果怕「血腥」有負面的影響,那就直接面對此問題,和孩子談,其實,很多的暴力都是源自「情緒管理」不佳,這種活生生的「負面教材」直接處理不當的「後果」,不需再親身體驗,有時想想,也是一種不錯的「警示作用」呢!
當然,方式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會視情形隨時修正腳步,才不會常常遇到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