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年的1月適逢三毛逝世二十週年,為了紀念三毛,也為了讓更多新世代的讀者一起來認識三毛,皇冠出版社特別重新整理三毛的散文作品,推出《三毛典藏》新版。


 


    我發現皇冠出版社這次的策畫相當的用心,書的前面有請明道大學中文系陳憲仁助理教授幫讀者寫了一篇〈三毛傳奇與三毛文學〉作為一系列書的導讀,也請三毛的家人寫了一篇〈三毛二三事〉,讓大家多了解三毛。


 


三毛的名聲在我小的時候就很響亮了!即使當時連我這種沒看過她的書和作品的人,都知道有三毛這號人物的存在,其知名度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為何當初的我就是無緣接觸到她的書與作品呢?


 


    還記得年少的我,和文學作品算是絕緣體。說真的,我看不懂,而且很難從抽象的文字進入作者所描繪的情境裡!那時候,讀書似乎只是為了考試,因此,看書多了壓力,少了樂趣。


 


    而現在的我,卻是由兒童文學這領域帶領著我重拾書本的樂趣,也順利走進了文學的領域,這一路走來連我也覺得不可思議。


 


三毛的書,看來總歸一句──「過癮!」對於一個「五年級生」的我,到現在才開始從書認識三毛,真是太晚了!


 


    我已將《三毛典藏》新版--九本書全部讀完了,印象深刻的部份是:


 



n   《撒哈拉歲月》:


在〈荒山之夜〉這篇寫的是三毛和丈夫荷西在沙漠中驚險的遭遇;


在〈死果〉這篇三毛寫下她令人不可思議的中邪(中巫術)經歷;


在〈哭泣的駱駝〉與〈啞奴〉這兩篇裡,三毛展現了對人的關懷與愛莫能助的無奈。


 


n   《稻草人的微笑》:


在〈士為知己而死〉這篇敘述先生的好友米蓋婚姻路上的遭遇;


在〈這種家庭生活〉道盡為人媳的辛苦;


〈賣花女〉這篇敘述一位可怕的推銷員,臉皮之厚足以令人瞠目結舌;


〈逍遙七島遊〉是篇很好的遊記;


〈一個陌生人之死〉道盡了在異國獨居老人的悲哀;


在〈大鬍子與我〉這篇,三毛寫下她和丈夫荷西之間種種的趣事;


在〈五月花〉這篇,三毛詳細寫下壞老闆的惡行惡狀,以及基層工人的無奈;


在〈瑪黛拉遊記〉,三毛提到,旅遊要帶「心靈的眼睛」,這樣的旅遊才能有趣,在「滑車」的體驗活動後,三毛展現了她的關懷與智慧,但似乎未被認真的看待;


在〈石頭記〉這篇,三毛提到她在作畫前,會先靜坐,看著石頭,看出它的靈魂,  要石頭自己告訴她,藏在裡面的是什麼形象,而她才給它穿衣打扮。 


我覺得三毛這樣的方式,是最好的「格物」。當年王陽明對著一根竹子「格」起來,甚至「格」出病來,如果他知道三毛的「方法」,或許有解。


 


n   《夢中的橄欖樹》:


在〈拾荒夢──永遠的夏娃之一〉這篇提到她小學時代寫作文 「我的志願」的趣事,真會令人捧腹大笑;


在〈巫人記──永遠的夏娃之三〉這篇,三毛敘述在迦納利群島對巫術的所見所聞與親自接受治病的情形,也就是這篇,讓我不太確定三毛靈媒或靈界的看法為何。因為,她在書裡明白表示不相信什麼巫術,然而,在《到靈界拜訪三毛~不可思議的靈界二》(張開基著,小倉書房)一書裡,卻提到三毛曾有兩次「觀落陰」的靈界之旅。如此看來以乎很矛盾,但也有一種可能的解釋,因為她太清楚,所以知道哪些是真或是假,哪些該信或是不該信。


 


n   《快樂鬧學去》:


雖名為「快樂」,但書的前半部似乎是三毛不很快樂的求學經驗,至於能「快樂鬧學」,那是後來的事。前半部為求學的心路歷程,也有多篇提到一些改變她人生的老師。而後半部是「鬧學記」。


   在〈西風不識相〉裡,生動的寫下和外國人相處時「交手」的經驗。後面的很多篇章,三毛除了寫如何欣賞藝術,也對學習與教室該像什麼提出看法。最後是寫她到美國西雅圖遊學,改變了班級的學習氣氛的經過。


 


n   《流浪的終站》:全書讀來雖然有些傷感,但又不失溫馨,畢竟,家真的是永遠的避風港啊!


 


n   《心裡的夢田》:


在這本書裡,我最有興趣的部份,是三毛對學生作業批閱的部份,再來就是對作家、大師的介紹,與對小說的導讀,也就是〈我所知所愛的馬奎斯〉、〈罪在那裡〉及〈鄉愁〉這三篇,看了她的介紹後,再讀原著,會比較容易上手。


 


n   《把快樂當傳染病》:


在〈讀書與迷藏〉這篇引導讀者看待學問與如何求知的方法;


在〈寫作不難〉提供讀者如何寫作的建議;


在〈五個對話〉裡,三毛提到她十三歲之前確實有預知的能力(例如電話將響的前幾秒)。


在〈不許向惡人妥協〉這篇提到了在生命中遇到困境時,常識與智慧的重要性。


 


n   《奔走在日光大道》:


在〈街頭巷尾──墨西哥紀行之二〉和〈一個不按牌理出牌的地方──哥倫比亞紀行〉,三毛提到她旅行的方式是先看資料,再來體驗印證個人旅行;


在〈迷城:雨原之三──祕魯紀行之三〉這篇敘述她進入另一個世界的過程,並預知火車提早開走的事,讀來頗令人不可思議;


而在〈逃水:雨原之四──祕魯紀行之四〉這篇,三毛敘述旅程驚險的過程,藉由她的敘述,想像一下,重現她當時的畫面,我覺得那種「重現感」真的不輸給看電影!


 


n   《永遠的寶貝》:


這本書的前面,有許多珍貴的彩色照片,除了三毛的生活照,也有書中三毛生前所收藏各項寶貝的清楚照片,印刷十分精美。


     每一項寶貝都有它的故事,其中〈第一套百科全書〉的由來令我十分的感動!此外,還有〈橄欖樹〉 … …,就留待大家自己看與感動吧!


 


    與之前一樣,在書裡的第143186208頁(其實還有,這只是舉例),三毛有提到和靈異有關的事,同樣的引起我的好奇。


 



三毛敘事的風格與筆法十分平易近人,我也很喜歡看她寫文章的風格。


 


當然,我也知道很多人對於她的評論正反都有,有人認為她寫的故事都是虛構的,也有人似乎以「離去」的方式就將她給完全否定 … …,因為最後的結局是那麼令人震驚。


 


這種種,我明白,我比較贊同眭澔平先生用比較健康正面的角度來看待整個事情。人有許多的面向,而且種有很多好的地方,我們實在不應該拘泥在一些負面的部份,不是嗎?當然,她為何離去的原因,是可以探討的,但還不構成否定她的理由。


    至於書中所寫故事的真實性如何,我認為那是作者的事,至於讀者要怎麼讀,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是讀者自己的事,各取所需嘛!何必以此評價一位作家呢!因此,事實或是虛構,都不是那麼重要了!


不然,小說整部都是「胡說八道」,看小說的人口那麼多,大家不都有問題了嗎?文章的「寓意」才


是重點吧!


    三毛所提示先看資料再旅遊印證的方式,我覺得此法較適合大人,如果是小孩子,應該是先旅遊,再來和書本資料印證比較好。因為孩子全然沒經驗,先看其他人的資料,反而會先入為主,因此,這部份我有不同的看法。


    20110409國立台灣文學館舉辦的眭澔平講座《三毛最後一封信》,講座最後有人提出問題,問眭澔平說:「三毛的書適不適合推廣給小朋友,該怎麼推廣?」是啊!如果沒有傳承,三毛這位作家,可能會逐漸被淡忘。


    依我的見解,可以用「分級」的方式來處理三毛的作品,再推廣,也就是想介紹給兒童或青少年的部份,最好先避開涉及靈異與死亡的部份,以及師生有過度衝突的文章,這些文章適合身心成熟之後再閱讀,可以進一步探討生命教育與親師生教育對待的方式都很好,但對於某些愛模仿或沒有判斷能力的兒童或青少年而言,確實不太適合。但也不一定,要看孩子的成熟度,如果成熟度夠,就是輔導級,師長宜在一旁解說。


    至於《三毛典藏》新版,它不是分級處理的,所以想讓孩子閱讀的家長和老師,最好自己先篩選過,挑出適合的部份。我個人覺得絕大部份是合適的。


    大家趕快把整套買來看吧,回味當年的時光!


 


三毛紀念網與皇冠出版社網址:


http://author.crown.com.tw/echo/


http://crownecho.pixnet.net/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uliang3399 的頭像
    yuliang3399

    快樂百合的痞客邦

    yuliang33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