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家都是如何處理孩子們的問題呢?尤其是本身在忙,偏偏孩子又出狀況的時候 …. …


 


有時也別太認真,因為孩子們的「不合」,分明是暫時的「假象」。證據就是下一秒鐘又有說有笑的玩在一起。太認真的「審判」,感覺上像是要把他們撕裂一樣。


 


    大部份的人都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但是少部分的人就是沒有 … …


 


    那怎麼辦?沒錯,就是要訓練!要教!


 


    「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是這些人的邏輯,而對治的方法,就是要他們能反躬自省,面對自己。如果有時間,可以讓他們寫反省單或道歉信。


 


不過,通常都是孩子們有時間,我們很忙。這時,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先讓他們的情緒先冷靜下來,再問他:「你覺得剛才的言行,哪裡不妥?應該怎麼做會比較好?」讓孩子自己講出來。


 


    如果是兩個學生爭執的情形,不必先聽兩個人的爭辯,因為學生都會避重就輕,應先讓他們「反省」一下,每個人必須說出自己錯誤的點。既會爭辯,必然雙方都有不妥之處,才會相互指責。先供出自己不妥之處後,才會虛心求教,這時,才分別讓學生講出他對事件「自己認定」的來龍去脈。因為每個人對事件的解讀不同,詮釋各異,必須靠我們以超然的立場加以「拼圖」。最後,再讓學生思考,如果再次遇到類似的情形,該如何處理,讓他們自己講。


 


    必要的時候,還要提供情境,給孩子演練的機會。今年的暑假,我聽「教育十方談」的節目,聽到一句很好的話:「小朋友有犯錯的權利,但也有『練習』的義務。」沒錯,小朋友因為小,不夠成熟,難免會犯錯,每個人都會不小心犯錯,甚至連大人也會,只是,問題不在犯錯本身,而是在不小心犯了錯之後,要知錯,並且練習正確的言行。


 


    為什麼?正因為孩子還小,所以要教!


 


    常常聽到一些長輩的話:


 


「他還小,沒關係!」


 


      另一句竟是:


 


「已經長那麼大了,還不會?」


 


    大家看到這兩句話的矛盾了吧!盲點在哪裡?是的,沒有教!「教」被省略了!沒有了「教」,無異成了「縱容」。


 


    孩子都喜歡無拘無束,在學校裡,不少孩子向我抱怨他們的父母「管太多了」。我跟他們說:「懂得自律,才能享有更多的自由。自己如果管不了自己,就要被別人管了。」


 


    要能自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必須要先培養自省的能力,遇到事情,能夠自我檢視。這樣的能力,相當重要,可以免掉很多不必要的衍生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uliang3399 的頭像
    yuliang3399

    快樂百合的痞客邦

    yuliang33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