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天生自然,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但是一般人無法如此。不過,不要氣餒,因為有不少的研究清楚的指出「專家」與「生手」的差別在哪裡,換言之,只要能補足了這部份,專家與生手的差別就不大了。
之前,我一再強調「想像力」在讀書方法中的重要性,而「聯想力」就像是想像力的姐妹。如果,想像力能讓你「舉一反三」;那麼,聯想力就讓你能有「觸類旁通」的能力。要如何才能運用聯想力,達成「觸類旁通」的目的呢?
以「錢」的學習為例,我們可以運用網路關鍵字蒐尋的法則,並把蒐尋的範圍鎖定在各學習領域裡有關的訊息。
以主科為例,我這「人腦」蒐尋的結果如下:
國語:(字的形、音、義)、相關詞語、相關的成語或故事
數學:公噸、公擔、公衡、公斤、公兩、公錢、公克/單位
自然:錢屬於哪一種物質?是否有磁性?
社會:(錢幤的演進)
當然還有健體、綜合 … … 等領域,這不也正是之前常提的「統整課程」嗎?只不過,那是「老師的統整」,如果學生沒有意識到老師的用意,那樣的「統整」只是老師們的「一廂情願」,對於學生是沒有意義的。但如果學生「主動」運用聯想法則,把所學的知識與經驗連結在一起,這樣的「統整」才有意義。
有趣的是,學生們的蒐尋結果可能大同小異,所同者,是大家在學校共同學到的部份;所異者,是個人平時生活經驗、體會與讀課外書等的收穫。這些原本零散於各領域的知識,因為「錢」這個關鍵字,讓他們就「錢」這個「家族關係」而組合在一起。好玩的是,大家因為平時在腦中充實的知識有差異,因而導致每個人頭腦的蒐尋結果會有不同,無論在質或量上,都會有很大的差異。這也再次印證了「記憶」的重要,如果沒了「記憶」,高層次的思考沒有根基,是無法發展出來的。
因此,我認為「記憶」與「聯想」是相輔相成的,人有了記憶,頭腦才有聯想的依據,而運用聯想也會反過來幫助記憶,是一良性的循環。這方法除了是讀書的好方法外,還可以應用在作文與演說。在寫作文時,必須提取與主題有關的材料與內容,演說也是。其中,聯想的廣度與深入正是決戰的關鍵,而聯想的廣度與深入與平時汲取的知識量有關。
雖然,我們天生智力不高,也不是天才,但是至少能「刻意」藉由一些方法幫助自己獲得後天努力後該有的成就表現。知道了「網路關鍵字」的聯想讀書法,還等什麼呢?好的方法,就要運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