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有位媽媽跟我說
記得她大兒子在一、二年級時
因為老師要求要「背課文」
大家曾對於這樣的要求有所抱怨
但是她發現到
兒子升上三年級之後
程度反而OK了

這情形和國語日報編輯郭玉慧老師所分享的例子一樣
她知道有一位低年級的老師
曾派一種「奇怪的」作業----「每天回家讀一篇國語日報的文章給爸媽聽」
那位老師被「明的」罵了兩年
但是後來卻被「暗的」感謝
因為小朋每天讀報紙的文章
無形中奠下了語文的根基
後來升級之後的程度很好

其實
會抱怨的家長和小朋友還算是不錯的
此話怎講
至少他們是先「有配合」之後的抱怨
但我更確信有更多「不配合」的抱怨(連做都沒做就先反對)
沒照老師所說方式實行的人
其學習成果當然結果不會像「有配合」的那麼好
不過到最後,那些「沒配合」的人
都是歸咎於「老師不會教」

我覺得
教與學是很吊詭的事情
教學是否能有成果
不是施教者說了算
還要看受教者是否願意配合(尤其在現今的民主社會中)

就我派的作業而言
看似很少(寫的部份很少)
實則很多(要『讀』的不少,而且考驗每日持續執行的耐力)
我更相信「確實」照我的想法執行者寥寥無幾

昨天發下「毫米」單元的數學考卷
雖然「慘」的結果在「預料」中
但還是讓我覺得很「可惜」
教了多年的三、四年級
每次總得經歷這樣痛苦的「循環」

最根本的原因
在於現在的孩子普遍懶惰
不使用「工具」解決問題(題目的設計都多少有陷阱在)
僅僅憑一己的『直覺』就想「輕易」解題(哪有這麼簡單)
結果當然很「慘」
其實我教的方式(用『定位板』而不背公式)
目前看起來的確「很麻煩」
但長遠來看卻是很划算的(足以應付長度的所有問題,還擴及小數….)
因為不必背零碎的長度換算公式

但是…….
孩子們有些不背定位板(誤以為背1公分等於10毫米比較簡單者)
有些背了,但考試時沒有應用
都會導致成績「慘」的結果

記得上一屆
剛開始也是這種情形
但後來他們的成績突然變好

我問他們為什麼
孩子們告訴我
他們都有用定位板了

現在又要開始這樣的歷程了
我可以確信
孩子們開始用定位板時
就是成績進步的開始

不僅是長度
未來的容量、重量也有定位板
一般的應用題計算也有「定位板」----就是畫圖
我也發現
雖然我有鼓勵
但是,大部份的小朋友還是不畫(怕太麻煩)
這點也不能用「強迫」的,因為是額外的訓練
如果肯按照老師教授的方式確實執行
數學的實力就會一天天的累積成長
沒畫圖也不能算錯(因為沒畫圖而打錯,會被抗議)
但自己錯失了培養思考的機會

其實
小朋友有時堅持與抗拒不見得不好
可以保留他們一些創意與解決問題的空間
但至少要有本事答對才行

當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無法正確解答題目時
還不如虛心接受老師或同學提供的方法
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態度

所以
要有好的學習成果
必須以配合為前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liang33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