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學的方法須視實際遇到的情形時時修正!」最近更加體會這句話的意義所在,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如何協助」的問題。任何的理論與方法,遇到不同的對象,多多少少都要有所調整,切不能固執,更不能死守,才能達到循循善誘的效果。

 

其一:作文

 

    正如我之前發表的文章〈在校分段完成作文,減輕親師生負擔〉(http://www.wretch.cc/blog/yuliang3399/11590285),經過實施後,發現學生的個別差異仍大,有些可以立刻完成,有些則要更多的思考空間。一方面也由於這是作文的「習寫」,不是「考試」,所以未能在校立時完成或想多參考一些資料,我覺得是無妨的。

 

其二:數學

 

    最近有高年級的孩子問我數學題目,因為太久沒接觸高年級的數學,乍看之下,「怎麼會如此的難?!」感覺上已達國中以上的範圍了。我實在無法想像,現在這群中年級孩子們日後升上高年級後,將會面臨什麼樣的局面。因為,以算面積為例,解題的過程就必須運用到很多高層次的「想像力」與「邏輯推演」,計算過程完全是「基本能力」了。中年級孩子們有些對「三位數 Î 二位數」都搞不定了,那麼,日後計算圓形面積,動不動就「16 Î 16 Î 3.14」然後視題目的要求再除以2(算出二分之一圓)或是除以4(算出四分之一圓),或者乘以六分之一(算出六分之一圓) … … 要如何面對與因應呢?現在的孩子普遍粗心,就算知道怎麼算,都會抄錯數字與算錯,更不必說高層次的思考訓練了。所以,基礎的計算穩了,才有進一步學習高層次思考的空間。反過來說,就算孩子知道如何解題,但計算過程頻頻出錯,這不也是不折不扣的「眼高手低」嗎?

 

    相信,家裡已有高年級或國中孩子的家長們,是會認同這樣的想法的。真的,「基礎」真的必須打穩才行,到了高年級時,高層次的思考都來不及學了,哪有時間再「練習」中低年級的計算啊!

 

由此看來,在中低年級時,孩子的基本計算能力必須「超級嚴格」的要求,不能等閒視之,才能面對接下來高年級時要接受的嚴苛挑戰。想到這裡,突然覺得責任十分重大,不能再像以往那麼「樂觀」的看待孩子們的學習情形了。簡單來說,至少計算題,務必要求孩子們儘量能百分百完全的解答,能做到這樣,才能勉強算是通過了第一關 … … >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liang33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