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學習的路上,難免會遇到瓶頸或困擾,當然,可以用「鍥而不捨」,也就是「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的精神來面對。



    原則上,這種「堅持到底」的奮戰精神是沒有錯的。只是,它可沒叫你一定要在當下把自己(或學生、孩子)搞得半死,沒學好就如何如何 … … 等。不管早知晚知,「及其知者,一也。」反正到時候,會了都一樣。當然,也不要拖太久,那太誇張啦!



    教和學都一樣,給自己和他人保留一些空間是很重要的!什麼空間?  成長的空間!如果沒有這樣的彈性,那就是找麻煩或跟自己過不去!



    還記得曾經在大學時代,聽教授說,國外有人做了一項關於「成熟度」的實驗。



    這個實驗把孩子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是在腿部肌肉尚未發展完好之時,就開始訓練孩子們爬樓梯的動作。在訓練的過程中,發現困難重重,很不順利,但隨著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也慢慢的將孩子訓練會了。



    然而,沒提早訓練的另一組,卻在腿部肌肉發展完好之後,經過指導,三兩下就和提早訓練的孩子一樣,在爬樓梯的能力沒有兩樣!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什麼?就是只要準備好(參見http://www.wretch.cc/blog/yuliang3399/10261022,其實根本不必急,因為後來的結果都一樣!



    《大學》裡有提到:「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可見,孰先孰後真的很重要,重要的、該做的,一定要先做!



    然而,學業上的表現就不像動作技能那樣好處理,因為腦部與認知結構不是那麼外顯,可以輕易判斷出來。即使如此,道理還是相通的!



    因為,「成熟度」這種東西,是急不來的,是需要等待的,等待什麼?  等待時機!時而後教,時而後學才有好的效果!  時機未到,真的沒有辦法!是有逼死而已!



「成熟度」與「時機」和老師、家長的教學方法以及孩子的聰明才智等等都沒有關係!



像我小時候數學就不好,也還好當時老師們有「放過我」,並沒有意圖對我「鍥而不捨」的「教導」到會為止,不然鐵定苦不堪言。



有時,不懂就是不懂,也說不出個什麼原因,但就是急不來。



在此我得說明清楚,以免誤解。以免被拿去當成偷懶的「擋箭牌」。



上面所提到的,是針對所有「用心」於教與學的對象而言,不包括大腦沒器質性的損傷者或特殊需求的孩子,更不包括一些「裝死」或「裝笨」的孩子。這些喜歡「裝」的孩子,其實很聰明,但好逸惡勞,故意採「不合作」與「敷衍」的態度來應付,這時,只好也就採取「施鐵腕」的方式來對待了!



對於一些程度本來就很好,或是認為「可再提升」的孩子們,平常可以嚴謹一些(參見http://www.wretch.cc/blog/yuliang3399/10152222),但如果發現孩子的學習遇到瓶頸時,就必須暫停一下。



對於一般的孩子來說,學習的過程中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那就是「訂正」,訂正是給予補救的機會(http://www.wretch.cc/blog/yuliang3399/8914744),而且,沒有做好訂正的工作,學習很容易就「卡住」,學習的瓶頸很難突破。因為人是習慣的動物,會一直重複下去。



    以上所說的原則,相信很容易理解,和有時「執行」起來會有困難,例如,當父母的總是會擔心孩子是不是很差,當老師的會怕被誤解為不認真的老師,還是自己的教學有問題 … … 等。要「認清事實,接受目前的程度」,或是要「提升」都是有壓力的!其實,「暫時擱置,改天再教」,這種「擱置的工夫」與放棄不同。



因為,在學習「卡住」的當下,學習者自身有不少的「迷思」與「盲點」,陷在其中不自覺。在心盲的狀態下所做的任何努力,都是徒勞無功的。



  如果學習的內容很簡單,一再教不會,那很可能是「生活經驗的問題」,等到先備條件具足之後,自然就會「開竅」了。



  有時,擱置是最好的,表面上看起來是放棄,實則不然,而是不再重複錯誤的循環,而是充實所缺少的生活經驗,並醞釀新的解決之道,並非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做,或是日後沒再試圖解決先前擱置的學習項目,那就真的是放棄了!



  祥祥在幼稚園與小學時,初步接觸「跳繩」和「搖呼拉圈」時,真的令我們很擔心,因為他「不會」,再怎麼教,不會就是不會,不禁讓我們產生了聯想:「他是不是 … …」也難免怕他跟不上大家。



    不過,我知道學習的原理,並不怕他「跟不上」同學,也不強迫他非得「立刻」給我學會不可。結果,前陣子祥祥已會搖呼拉圈,最近,祥祥也會跳繩了。其實,我們知道,一定是他身體的發展,讓他可以順利的完成這些動作。



    這再次印證了在學習上「不強求」、「不躁進」、「預留空間」、「擱置」、「等待」與「時機」的重要,因為,學習有頓悟與漸悟之別,個體有不同的學習型態,也就有不一樣的學習速度,強求不來。



    仔細反省一下,有很多的學習皆是如此!



    像我現在學的太極拳,和大學時代學習的鋼琴也都一樣,在練習時常會遇到一些「關卡」,有時,時間一到,自然就疏通了,關鍵就在你是否能夠忍容那段「模糊期」的等待。



無可否認的,現代的父母真的不好當!在教養的路上需要相當多的耐心,太急會成為「直升機父母」(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8081608846)。



    耐心一詞,似乎還不夠具體,「擱置」或「等待」就顯得容易理解許多。利用等待的空檔,再回去充實更多的生活經驗,讓大腦休息一下下,重新調整一下迴路,說不定會有創新的想法出現!



在求學的階段,五育無法兼顧時,先顧好「德」(品格)與「群」(人際關係)!因為,學業易補救,然而,「德」與「群」如同一開始就走偏掉,日後要補救是相當困難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liang33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