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視台重視收視率,報社重視閱報率,這是理所當然且無可厚非之事,因為,沒了觀眾,要舞台何用?由電視台、報社、雜誌社、廣播電台、網站 … … 經營展現出的各式各樣的「媒體」,要想永續經營,當然需要廣大閱聽人的支持。


    只是,除了「營利」之外,是不是也該有點理想?為了擁有廣大的「市場」,一味的「迎合」大眾的「胃口」,而不顧所提供的內容「該不該」或「適不適合」的問題,這樣的做法是否正確?尤其在大眾接觸媒體極為頻繁的今日,人們的思想受到媒體極大的影響,媒體隱含的教育功能不可自絕於外!


    前幾天,看到某台的政論節目也談到了這樣的問題。在節目裡的來賓指出,據說有些新聞內容如果太嚴肅、太硬、太深,即使這些新聞再重要,也會被捨棄!


    乍聽之下似乎有些誇張,但仔細想想,又何嘗不是事實呢?正如該節目的來賓所說,以「高峰會」的新聞為例,重點應該是會議的目的與內容,但往往大家所收到的訊息大部份是無意義的「花邊新聞」,像是有那些人在打瞌睡,會議的排場 … … 等。


     以上所說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至於為了吸引大眾的目光,加入「緋聞+八卦」,「屍體+裸體」… … 的內容就更不必說了。媒體如果這樣,國家與社會的素質與層次的提升,還能寄望什麼呢?


無論媒體有意與無意,都具有廣大的影響力,應該以正向教育大眾為重要的使命。沒錯!大多數人接觸媒體純粹是為了輕鬆與打發時間,為了顧及「大眾需求」,是可以提供「軟性」、「有趣」的內容,但是,重點卻不可就此捨棄掉,否則,層次就無法提升。如果內容真的較鞎深,難道不能透過「名詞解析」,讓全民有該項知能嗎?尤其是電台或網路,更具有「多媒體」的「教學功能」,如果都不善加利用這項優勢,不是很可惜嗎?


    經由適當的引導,相信大眾的知能是可以提升的。我看到現在有不少的媒體有些做得不錯,像是報導一些休閒旅遊資訊、人物奮鬥心路歷程專訪,或是在新聞報導事件之後,除了訪問一些學者專家,聽取他們對事件的看法與批評之外,也會在一旁提出相關資訊或求助管道,對較熱門或新的名詞也會有所解釋。


像這樣在「新聞」之外,還教導大眾問題解決與新知,是最正向的,也是對大眾最有利的!


    期盼眾媒體能善用影響大眾的教育優勢,發揮正向的教化功能,果能如此,實為國家社稷之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uliang3399 的頭像
    yuliang3399

    快樂百合的痞客邦

    yuliang33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