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創意寫作休兵 ~ 期末大休息嘍!


 


這週,在聯絡簿上浮貼的閱讀文章,〈大王椰子〉(作者:張堉恆)以及〈再訪金閣寺〉(作者:陳禾)。〈大王椰子〉這篇可引導孩子從具體聯想到抽象的意涵,而〈再訪金閣寺〉這篇,除了其中的文句優美之外,其實還摻雜了一點我個人的因素,因為,我也去過日本京都的金閣寺,但相片因晶片磨損之故,所拍的美景全不見了!這標題很吸引我,我應該會再回去看看的。







 












 


《國語日報》的內容包羅萬象相當很豐富,在週六與週日的第9 ,還有「藝術教室」的內容。


 


在讀報教育「藝術欣賞」的部份,其是要讓孩子模擬假裝一下,學習當一位「鑑賞家」。正如我班上一位家長所提到的(http://tw.myblog.yahoo.com/risaling/article?mid=3167&prev=3187&next=3161&page=1&sc=1#yartcmt),在參觀美術館前,要先做足行前的功課。而這行前的功課,平常就必須一點一滴的進行,惡補不來的。


 


對於藝術作品要怎麼看、看什麼?在在都是學問與素養!對於藝術,任職於奇美博物館的老婆比我在行多了,雖然我也多少沾染了一些藝術氣息,但總是不多,而今天卻要當「教學主題」,心裡不免忐忑不安。不過,還是安啦,就算是門外漢,《國語日報》的解說還滿詳盡與中肯的,多看、多讀,並多和作品對照與思考,絕對可以入門,假以時日,對於如何欣賞藝術作品應該不至會有困難。


 


    我心裡認知的「行家」,是對所要欣賞的作品,本身在「藝術創作」的表現上有一定的水準。既然我不是行家,就少說一點話,因此,就讓全班朗讀一下《國語日報》第9版的「藝術教室」,讀著讀著,多少會有些薰陶。


 


    那在這週裡,我怎麼可能一下子有那麼多的「藝術教室」《國語日報》的報紙,是因為平常「庫存」起來,現在才有資源的啦!


 











 



 






 













































    之前,格友「化為千風」的回應,讓我想再引導孩子欣賞童詩(詳見:http://tw.myblog.yahoo.com/doctor-2007020202/article?mid=6748&sc=1#6911的回應),希望能用感性與自身經驗的角度切入。於是,我努力了,但是遇到了困難,孩子們表示,他們是有想到一些東西,卻很難說的出來。這點,我頗能體會,因為有很多的想法是內隱的,無法一下子跳出來。


 











 


    這是這學期最後一次有「正式教學主題」的讀報教育實驗,接下來就要準備期末考試了。成果分享原本是要在第十九週才舉行,但第十九週只有三天,第一天要搬教室與大掃除,第二天有同樂會,且第三天是上午10:30就放學。所以變通之計,在6/18就提前開始,預計進行到6/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uliang3399 的頭像
    yuliang3399

    快樂百合的痞客邦

    yuliang33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