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子:「抗議啦!明明是你們在我身上『大搞怪』,標題怎麼
說是『我』在大搞怪?」
鄭老師:「抱歉,借用一下,你說的沒錯,全名應是我們在你的
身上 『搞怪』,只是我把它『簡寫』 … …。好啦,
我在前面再加上『用』字。」
葉 子:「這還差不多 ... ...」
億載國小是一所「綠建築的生態小學」(參見:http://tw.myblog.yahoo.com/dr590921/article?mid=15239&prev=-2&next=-2&page=1&sc=1#),孩子們在綠意盎然的學習環境中成長。
正如上一篇文章所提到的(為學習「起個頭」很重要~觀摩閱讀心得寫作得獎作品 ) :有時候,孩子的學習還是需要我們「刻意」的引導一下,才會從「潛在」的層面浮現到「意識」的層面。
我現在這個教室的後方有個「教學農園」,大家常常看到,然而,除了學校的「農園小志工」與家長志工,其他真正能佇足「欣賞」、「感受」,甚至「享受」這片農園樂趣的小朋友不多。因為在小朋友的心裡,對於葉子(落葉)的認知,除了在自然課時,會花一點工夫「研究」一下外,平常應該是:要集中打掃起來,拿到落葉堆肥區去 … …。
上次,班上小朋友子茗的媽媽提到,如果孩子們有在這地方付出,就比較會有感受。是啊,如果這個小角落是孩子們下課常去的地方(或成為另一休閒的『祕密基地』),相信對「教學農園」會更有「感情」吧!然而,這種情感強迫不得,必須由內而發,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培養出來,有時也因人而異,或許有些人到了要畢業時才發現,懊悔當初沒有好好珍惜這麼好的學習資源。
現在,我帶的這班轉眼也要升五年級了,還好在學期結束前的這段時間,班上子茗的媽媽提醒了我,所以在之前的「創意寫作」作業,我出了和教學農園有關的寫作練習:提供兩個方向,一種是用「介紹的方式」;另一種是採「擬人法」,假設自己是在裡頭生活的蟲或植物,用不一樣的眼光來看這整個環境。(見讀報教育實驗第十五週(20100531~20100604)) 而這次,我想再進一步,帶他們實地走一走,離開教室,實際進入教學農園觀察(有些小朋友到生態池去),採集一些已掉落的葉子(有小朋友也採到掉落的果實)回教室「研究」或「加工」,甚至還有人抓到了菜蟲。總之,孩子有了「任務」在身,學習上就會感到有趣多了。
孩子們進入教學農園,開始佇足尋找所要的「東西」 … …
回教室後,孩子們認真的研究起蒐集到的葉片 … …
像不像有機蔬果大餐?
也有人研究起果實的內部 … …
有的利用「拓印」的方式,在紙上呈現出「葉脈」
有的在果實上搞怪
也有加上線條,或利用葉片的組合,玩起創意 … …
常常到校園走走,增進小朋友對校園認同的情感,是相當有意義的「教學活動」。孩子們絕對贊成,不過,我想他們所「贊成」的,應該不是那「崇高的教育理想」,而是「不必坐在教室上課」啦!此外,常出來「晃」,會不會被不知道的人誤以為「不務正業」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