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什麼孩子一錯再錯,都是無關痛癢,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那是因為沒讓他有深刻的知覺與感受!沒了「後果」與「承擔」,連天塌下來都會有人替他撐著,那當然可以肆無忌憚了!


 


    孩子被「告狀」了!要如何看待這件事,考驗著父母親的智慧。尤其是一向乖巧的孩子,卻有這樣的消息傳來,可說是「晴天霹靂」,使人難以接受,尤其是有身分地位家長們,在面子上更是會掛不住,往往會運用「勢力」,出手替孩子「擺平」一些事。


 


    其實,很多的孩子是「兩面人」,他們在家與在校的表現常常是不一樣的,而這點也正是造成親師溝通時誤會的主因之一。事情來了,有疑慮時,可以查證一下,是否屬實。


 


    如果真的錯在自己的孩子,有智慧的父母,絕不會錯過這千載難逢,讓孩子學習自己負責善後的好機會


 


    孩子犯了錯,不管是不小心或是故意,既然讓我們知道了,是危機也是轉機,總比平時表面上太平無事,實際卻暗潮洶湧那樣來得好吧!寧可平常處理一些些,也不要等到火山爆發後,才發現無法處理善後的窘境。


 


    只是,有很多的孩子即使真的犯了錯,也會找努力的理由與藉口,並且避重就輕希望能避免該有的處罰。而護子心切的家長們也因天性使然,忘了應該先「就事論事」的做好查證的工作,反而努力「證明」孩子很乖,絕不會做出那樣的事。孩子固於需要父母的相挺與支持,但也不應該沒有是非,一味的護短,如此「愛之適足以害之」。


 


    舉例而言,如果,有一天,孩子「真的」犯了錯,被告知要賠錢時,怎麼辦?    有智慧的父母,絕不會「輕易」的拿錢給孩子,他們很輕鬆的把事情給「了結」掉。沒錯,要賠錢,再怎麼賠,用的都是父母的錢,不可能是孩子的錢,因為孩子還沒有賺錢 … …,就算是孩子存的錢,也是來自長輩。


 


    但千萬別這麼想,一旦錢給了孩子,就孩子的邏輯而言,錢就是「他的」了,正如有家長提到,孩子想買東西,常會另外再向父母要錢,捨不得從他已有的零用錢拿出來。這就說到了重點所在:平時,父母親怎麼給孩子零用錢,而孩子是怎麼使用零用錢的?


 


    現在,假設孩子真的錯了,也必須「賠錢」時,有智慧的父母會讓孩子有「被處罰」的感覺,那就是要讓孩子付出相當的「代價」~用他自己平常存下來的錢去賠償,如果沒有錢,就要求孩子做相當程度的事情,再給予相當的零用錢,讓孩子有能力賠償。


 


總之,做錯事的是孩子,如果要「負責」,也是「他的事」,父母不必越俎代庖。這種事情要處罰的,是孩子,不是家長。然而,遇到這種事情,家長們心裡都不好受,最好先和家長事先溝通這樣的想法,最重要的,要讓家長了解到,今天要「處罰」與「教導」的對象是孩子,而不是家長,希望藉由這樣的事件,讓孩子把經驗由負面轉向正面。


 


一般而言,家長們都能接受,但也會有例外,只是,一味當「孝子」,如此護短與「相挺」的結果,孩子非但不會感激,反而學到了是非不分,且看今日許多違逆人倫的社會案件,在培育孩子的過程中,能不小心謹慎嗎?一直替孩子「擺平」或「出頭」,只會讓孩子一直「長不大」而已。


 


所以,到底是教導孩子,還是處罰家長?就看身為家長的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liang33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