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融入每日創意寫作的作業形式:


1. 運用六十字極短篇:自行找出圈詞、成語,可混搭課本的圈詞與老師


    教的成語,造四句,每句任選兩個圈詞或成語作為素材,加以組合。


2.新詩仿作:提供報紙的範文─〈翅膀〉,讓孩子模仿範文的格式與題材 


    習寫。


3.句型練習:利用明顯運用「句型」的文章─〈讓愛心萌芽〉,讓孩子


    朗讀後,明顯感受到善用「句型」的力量,並習寫。


4.謎語詩仿作:選用〈秋天魔術師〉這篇文章,讓孩子練習。巧的是,


   這天恰巧發生大地震,很多孩子寫有關地震的詩。


5.編故事:利用淘氣阿丹的漫畫。


 


報紙在31日開始送來了,而兒童的讀報手冊、剪貼簿與教師用書,也會在日後送達 … …


 



 



 



 



 


看來,計畫真的永遠趕不上變化, 記得現在的情形與我那時寫的計畫似乎有點兒出入,因此,教學可不能制式化,要有些彈性,才能有創意產生。據電子郵件連繫的內容是說,剪貼簿到時是兩人一本,果真如此,我就不必堅持當初「分組研究」的構想,而可以用多元認養的方式進行。不過,這也只是我現在初步的想法而已,到時,還是要依現場的狀況「應變」。


 


我初步的構想是,既是21份,份數多且足夠,那麼足以指導孩子們從共讀到個讀。階段如下:


    「瀏覽共讀」----「個別閱讀」----「研討剪貼」----「完成作品」


 


報紙兩人一份,加老師的一份,班級每天就有19份報紙,說實在的,這樣的量也很可觀的。我希望孩子們能懷著感恩的心來讀報,不要浪費與糟蹋了國語日報社與贊助單位們的一番美意,於是乎,要指導孩子們如何「用心」。


 


由於報紙的內容份量說多不多,但說少也不少,好在國小的考試沒有要考,所以,我指導孩子有「先讀大標題」的習慣。沒錯,現代人看報,沒時間的時候,就是只看大標題。


 


    接到報紙的最初幾天,我每天讓孩子們一齊朗讀報紙上的大標題,以養成孩子親近報紙以及讀報的習慣。讓學生每日利用時間瀏覽與共讀國語日報,確實會對授課時間造成「壓縮」或「排擠」的現象。不過,我認為孩子養成習慣之後,速度會加快,況且,閱讀報紙充實的領域是全方位的,或許在這個學習的教學,效果無法立現,但是,日後一旦回饋到孩子們學業的學習,實際的收穫絕對會超出預期。


 



 



 



 



 



 



 


報紙的資訊快速,像3月4日發生大地震,隔天(3月5日)就立刻有相關的報導與資訊可供小朋友進一步了解或討論,而這樣的體驗,正是參與讀報教育最大的收穫之一。


 




 


 


「讀報教學」中,「看懂新問」(1)的部份,


我運用的是《讀報教育指南語文篇》第6669頁的方法,


指導孩子們找出新聞中的5W1H,孩子們的悟性很高,一下子就可以找出答案。


 



 



 



 


此外,我也利用木質地板區,展示班上小朋友創意寫作的優秀作品,供小朋友下課時間觀摩學習之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liang33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