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大學時代開始
我就有蒐集資訊
前往聽演講的習慣
(主要是文化中心、圖書館 … … 等社教機構辦理的演講)
後來,當了老師之後
一來沒能像學生時代有那麼多的閒暇時間
二來教職本身規定要參加的研習也夠多
聽演講的次數也就少了
只是,如果有好的演講
我仍然會注意
在天時、地利與人和之下
還是會想參與
(例如之前人本的研習、兒童文學研習 … …)
現今有書與光碟發行後
照理說,「應該」不需要再聽「現場的演講」
然而,我之所以想「聽」現場的演講
主要是想親臨現場
感受一下演講者的「生命磁場」
演講者把其生平所學的重點
濃縮在短短的幾小時內講完
這些內容可呈現在文字或光碟裡
但是,演講者個人的氣質、風範 … …
以至於如何和聽眾的交流互動
此等「親身說法」的情景
還是必須在現場聆聽
感受才真實
個人以為
這部份才是我們真正要學習的「重點」所在啊
現場的演講,不只是內容的傳達
更有生命內涵的無形影響
所以,我仍舊還是一位喜歡聽「大師」現場演講的聽眾
聽完演講後
如徵得允許
可請大師簽名
或和大師合影
以期勉自己向大師多學習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