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海小販英語流利 台灣大學生震撼


人間福報









2008/4/4|作者:張秋清(彰化市/教師)


彰化市建國科技大學安排學生到中國大陸上海,在台商及中資企業實習兩周,學生返校後說,中國大學生的學習企圖心強,迥異台灣學生的不認真、不努力,而且英文能力好,甚至「連小販都會說流利英語,感到特別震撼」,相較之下,台灣大學生英語能力明顯不足。

很多國際旅遊勝地、國際大都會,開口說英語很普遍,去過印尼峇里島的人都知道,小販、店員、計程車司機都能說英語,這顯示在全球化下,英語普及有助爭取世界公民權的地位。

教育部並非不了解世界趨勢,但台灣主體意識深植於心,而強力推動母語(台灣閩南語,不包括客語、原民語)教育,由教育人類學或知識社會學來看,各種機制(如學校)和知識(如母語課程)都是權力運作或權威施行的場域,是意識形態的灌輸與反抗,今天推行母語與當年推行國語,都具有獨斷性質。

二十世紀末全球只剩兩千五百種語言,其中百分之九十六由不到百分之四的人口使用,剩下的百分之四卻由百分之九十六以上的人口使用,弱勢、強勢語言的快速消長,形成強烈對比。

雖然語言學家為此憂心,但務實而殘酷地說,弱勢語言消失是不可擋的趨勢,人類早期語言分歧而眾多,主要是地理阻隔造成,一旦地理的阻隔去除,如今天交通發達,語言勢必漸趨接近。

語言除了有種族、文化認同的功能,更重要還是溝通。今天很多人學英語,未必就不認同自己的國家與文化,五年前時任教育部長的黃榮村就說過:「很多地方很早就開始學習多種語言,這是世界性的,父母只是怕孩子輸在起跑點,未必牽涉文化認同的問題。」

少數弱勢語言的後代企圖再學習、冀望傳承,我們尊重也感佩,但當此語言無法成為多數人溝通的工具時,消失屬必然,這也是一種「物競天擇」。

台語本無文字,教育部推動羅馬拼音的台文學習,不論動機為何,若強行推動全民學習,社會所付出的成本(人力、精力、金錢及可能的對立)將非常可觀,以此龐大的社會成本,推動已有相當基礎的英語教育,將事半功倍,將使國人更有能力跨足國際舞台。

「國際村」都快邁向「宇宙村」了,希望新政府的教育部,要用千秋萬世的眼光,推動教育的千秋大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liang33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