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舊文《孩子在家讀書的方法(建議) 》中,即有分享「預習」、「複習」、「精熟」三合一的讀書方法,但我也知道,能按此法確實「操兵」的不多,因為在在挑戰著大人與小孩的惰性。其實,如果真的在家讀書的時間沒那麼多,倒也不必真的那麼嚴格的每晚把全部的範圍讀過一次,也可以分配到兩三天完成,而數學則保持天天練習的狀態也無不可。總之,這招讀書方法是運用「讀經」的「重複」精神。我想,一定不少人無法認同我所提的「讀書方法」,感覺很死板,那麼請耐心的看完我以下的論述。說真的,除非真的是「先天上的問題」或「考運極差」(每次考試就粗心大意),否則,經過後天如此的『努力』還會考不好,我是不太相信的!


 


    就預習而言,因為不熟悉,所以不了解是正常的,但是要「準備好」,準備什麼?準備好要學習的心理狀態!(參見http://www.wretch.cc/blog/yuliang3399/10261022)如果孩子沒有準備好,是一張白紙,直接吸收也就罷了,最怕就是既不是白紙,也沒準備好,聽不懂或不專心聽,那就又得花很大的力氣加倍學習。既然是新單元,透過「先行朗讀」的方式以增進教材內容在腦中的印象,雖然這時沒有解釋,但是在孩子的心裡已悄悄起了變化:有了收穫或疑問,而此二者,不正是「預習」所需的目的嗎?


 


    就學習的現實面而言,無論學習的過程再操作式、再生動活潑,最後都會回歸到「常識的記憶」,除非您期待孩子成為一個具備高層次思考,但要有一部電腦網路在旁可供隨時查詢這樣的人,我想,大部分的人不會這樣,也不會如此期待孩子吧!更何況,沒有基本常識做基礎,要在腦中產生高層次的思考能力根本是天方夜譚!尤其小學階段所學的是基本常識,可不能以大學教授對大學生的期待或論調來處理。


 


    在教學之前讀教材,稱為「預習」;而教學之後再讀教材,稱為「複習」。讀書,即便是一字一字的讀,就一定「死板」嗎?至少,我不這麼認為。首先,就讀書的「外顯行為」而言,有「朗讀」與「眼讀」,甚至「加上動作」等。這幾種方法有層次的區別,最基層是一字一字朗讀的讀書方法,熟悉之後再逐步進階到「眼讀」或「加上動作」,視自己讀書的階段與需要彈性選用之。


 


    讀書是否「死板」的關鍵點在於「是否理解」、「是否會應用」或方式是否活潑,例如:「能利用想像力幫助記憶力」。一些科目可以使用,像社會、自然、數學 … … 等,但語文的內容其『理解』與『應用』層次等,因涉及人生歷鍊,故先求記憶,日後再深入。


 


    在帶著孩子們複習的時候,我常提醒他們要「聰明的朗讀」或「聰明的眼讀」,也就是「邊讀邊想」,把文字轉成圖畫或動態的影像在腦中播放,因為,我們的大腦是用「圖像」來貯存和處理訊息的。讀社會敘述的資料,舉例想像課文中描繪的場景,和自己的生活經驗連結;讀到自然,尤其是實驗的部份,更要回想起平時上課或自己做實驗的動態過程與結果;讀數學題目,更要把文字轉成圖像才能做出更好的解題思考 … … ,一切的一切,扣住「圖像」,而誕生的方法,就是我們原有的「想像力」!


 


既然學業有「必勝方程式」,那何不在漫漫的寒暑假裡,好好的讓孩子充實平時在課本裡學不到的生活經驗?生活經驗不但可以促進對課內學業的理解,更能引發無窮的想像力。雖然利用寒暑假先預習亦無不可,但一想到開學後就成天埋首在課內的知識裡,何不趁此空檔,好好遨遊一下課本外的天空?


 


最後一個疑問:照我的方法讀起來,其實一點也不「輕鬆」,那又何以命名為「懶人」的高分讀書法?因為我這方法是與「勤勞」的「抄抄寫寫」苦行法分庭抗禮,企圖以輕鬆的「口讀」、「眼讀」或「動作」加上「心裡的想像」勝過機械無聊的抄寫複習方法而已。


 


不知道還會不會有人認為這樣的讀書方法很死板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liang33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