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記憶、理解與應用是高層次思考的基礎~談對高階能力的迷思
陸放翁教兒子:「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
陸放翁說得真好!想學會作詩並不難,難在詩中要有靈魂,要有作者個人的風格與生命體悟。沒有靈魂的詩,內容是空洞的。
「方法」和「能力」一樣,都很重要,但本質是「空」的,必須在實際的情境中不斷的鍛鍊,才能展現出來並且提升。即使學會有作詩的「方法」,也不代表從此就是一位詩人。
同理,學歷不等於學力!現今社會,大多數人花了大半輩子在學校裡讀書,像是搭電梯,或是坐直達車,以為到了目的地(職場)似乎就自然擁有「能力」,但事實上是差遠了!
「實務經驗」與「社會歷鍊」是現今學子最欠缺的,其結果導致「出社會後」,常識嚴重缺乏、
眼高手低 … … ,這樣的現象有多嚴重?如果大家不健忘,先前的報導還記得的話,真的有不少的天兵老師、奶嘴(或恐龍)法官、迷糊醫護 … … 還有一些很「瞎」的案例,似乎整個社會的螺絲都鬆脫了!
是這種現象導致失業率高的嗎?
現今很多人找不到工作,但相反的,也有很多企業的老闆說他們一直在找人,只是一直「找不到人」,而且大嘆現在的年輕人「不好用」。
如果真的是前述的現象所造成,那麼應該檢討的是:能期待把學子「關」在學校學習後,逕赴職場的戰場上嗎?其實年輕人也是受害者,求學過程中,在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升學環境裡力爭上游,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後,才發現是一片沙漠!這真的很悲哀,相信沒人要這樣的結果。
學與思、理論與實務如果沒有同時並進,就會產生這樣的現象,正如同讓學生讀完「游泳技巧」的資料後,叫他直接下水去游一樣的危險。這是很簡單易懂的道理,然而,現今的社會似乎正進行這樣的現象,而且愈來愈嚴重。
這只能期待整個社會觀念的改變,但談何容易!在還沒導正之前,大家只能自救,自救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不要只有空想與空談,學了就去做,去體驗。所讀的是別人的生命與體會,而自己的感受與他人或許相同,也可能不同,需進一步驗證。此外,時間與環境也是一大變數,文化脈絡的差異,會讓原先所學的素材需調整一下,這些都是學習的樂趣所在。
實際的生命體驗是解藥,在「專業」外的涉獵與涵養,才能凸顯出「專業」真正的深度與廣度!
***
順便一提,在專業學習前的基礎教育階段,服務學習是很好的體驗課程。
曾在報上看過,有的企業很棒,重視員工的生活品質,甚至鼓勵員工得旅遊或休閒,因為在一段身心靈的沉澱之後,往往會有更大的產值出現。
同理,假設老師們都像是一般的員工一樣,上、下班打卡,寒暑假也無休,全都「關」在學校「備課」上班
… …,在如此沒有假期,也沒有學校以外視野與生活經驗的情境下,下一代的教育會發生什麼災難,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鼓勵大家多多從事「真正的生活」,體驗生命,享受人生,這樣就會有工夫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