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現在才寫這篇文章,顯然遲到了很久 … …

 

話說考完試後,四年級的老師們就忙得不得了,必須為孩子個別呈現他在國語試卷上對各題型的學習表現,以及老師的叮嚀與建議。此外在學習表現單上也有一欄,讓學生寫下給自己的話,用意讓孩子對自己的表現能自我省思與檢討,也有家長的意見與回饋,請家長提出想法,供老師教學上的參考,或是寫下對孩子的讚美與期待,讓孩子知道。

 

「學習表現單」是一個很好的溝通媒介,讓親師生在一個段落後作回顧與檢討。(有興趣的可到http://163.26.44.10/lifetype/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714&blogId=50下載檔案參考)真的很感謝上屆的四年級努力的發展出這麼好用的學習表現單,真的很清楚,一目瞭然!

 

    第一次國語的定期評量,我發現到:

1.  大部份在高層次的題型較無問題,顯示孩子頭腦的很好,而且在平日多讀課外書也收到附加的效果。

2.  然而大部份卻栽在「基本題型」─ 國字、注音、改錯,或是句子裡有錯字、用錯標點符號 … … 等。因此,班上的孩子們在國語這部份,要加強字音字形的「基本功」。

 

此外,在不打「分數」之後,也讓我想到一些事:我認為既然要破除「分數」的迷思,那麼就必須回歸評量原本的價值與精神!

 

記得,以往在改國語的考試題目時,常會碰到一些學生「創意的回答」,這樣的答案,既不能算對,也不能算錯,最多只能論「好不好」而已。因為,語言本身就是有生命性,可創造的。

 

    不打分數後,有時可以提供親師生在語文「對錯以外的思考空間」;不打分數後,更清楚的看到學生錯誤類型的所在,家長和老師,也更能知道該加強孩子的哪一項能力。

 

是的,著重學習的情形,比起在分數上斤斤計較的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liang33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