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統一在20100918那天開班親會,時間點抓得真準啊!這天上午的天氣滿好的,而隔天颱風就來了。
班親會主要是親師間的溝通,但祥祥一早就莫名的興奮起來,彷彿他才是這個活動的主角似的。但仔細想想,也沒錯啦,因為孩子,才有親師的關係!
只是,在他的認知裡,班親會這天是要到學校來玩的。原則上,除非不得已(像是沒人可照顧),不然,孩子們當天最好不要來學校,以免疏於照顧而發生意外。所以,我一再叮嚀祥祥,一定要在媽媽的視線範圍內活動。
全校統一在20100918那天開班親會,時間點抓得真準啊!這天上午的天氣滿好的,而隔天颱風就來了。
班親會主要是親師間的溝通,但祥祥一早就莫名的興奮起來,彷彿他才是這個活動的主角似的。但仔細想想,也沒錯啦,因為孩子,才有親師的關係!
只是,在他的認知裡,班親會這天是要到學校來玩的。原則上,除非不得已(像是沒人可照顧),不然,孩子們當天最好不要來學校,以免疏於照顧而發生意外。所以,我一再叮嚀祥祥,一定要在媽媽的視線範圍內活動。
印象中,我有「減肥」的想法,最初應該是出現在國中的時候吧?然而,從來沒有真正實現過。
直到後來,到了大學畢業後,偶爾有些成效。只是,就算減肥成功後,還是會復發 ─ 再度增胖!
在學生參加教師節「裝扮我的老師」的創意畫作裡,發現到我在學生心目中印象是最深刻的,就是 … … 肚子的那團肥肉!
自從教室裡班班有單槍設備之後,教學的資源無形中變多,也便利了起來。
表面上,老師變得較輕鬆?
其實不然,老師們要花比以往更多的時間在「資訊素材」的了解與準備!像是常逛一些教育網站,蒐尋一些教學的資料,觀看一些教學的DVD … …
在我求學歷程中遇到無數個好老師,然而,他們所示現出來的境界,只能意會,無法言傳。在教育工作的現場,確實有這樣的人存在,或許也不見得大家都同意或滿意,但至少有一定的水準以上!
在之前服務的學校裡,在我的心目中,有一位真材實料的明星老師。我曾觀摩她的教學,她很阿莎力的說:「隨時都可以來看!」反觀我,就無法那麼「自在」,突然跑個人進來,一定緊張得半死!
那位老師的教學非常有效率,在短短的一節課,不知不覺的同時融入了許多元素。以國語課而言,我幾乎可以篤定的說,她課堂的學生,在上課一段時間之後,大概都可以出去比賽 … …,她這樣的功力,令我望塵莫及。而令我歡喜的是,她也毫不藏私,樂於分享教學,所以我也從她哪裡學到不少方法呢!
在大部份公立學校,是不能挑老師的。
況且,在家長心目中所認為「最好」的老師,對孩子而言,不見得是最適合的。
就曾有過這樣的例子,某家長費盡心機,把孩子送到某名師「門下」,但後來不知因何緣故,有了誤會或磨擦,親師雙方鬧得有些不愉快。只是,那位家長後來在complain(抱怨)時,被其他家長「虧」:「當初還不是你自己要『選她』的!」
這是我首次以「家長」的身分,參加自己服務學校為孩子舉辦的新生訓練。
這樣的感覺真是新鮮啊!更有趣的是,祥祥對這一天早已「迫不及待」了!大概是他還不知道幼稚園的「好日子」結束了,也或許是他真的很想上學?以前他只是隨我教室布置的因緣,「順便」到我的教室玩一玩,並且說億載國小很好玩 … …。反正他成為億載國小一員的夢想,終於在這一天實現了!
從8月6日(五)編班抽籤的作業結束後的那一刻起,接掌新班級的任務可以說已正式展開了。不過,早在教學分享的時候,學年老師們就已在討論與備課了。
11日那天,我終於把家裡的電腦重灌,這是不得不做的事,因為電腦速度愈來愈慢,又頻出狀況,拖了很久。而利用學期的結束與開始的這段期間來整理,是最恰當不過的了,不然,接下來勢必又有可觀的資料要處理,如果電腦還是龜速,那可不得了!
好不容易,把電腦逐漸重新設定好,連上線收信時,發現有一封小朋友寄給我的信,而且是尚未見過面,新班級的小朋友。這情形應該是我教書十幾年來第一次碰到,真是特別啊!
最近,我讀《于丹論語心得》這本書,看到書裡寫著:「言寡尤,行寡悔」時,分享了網路上有的一個寓言小故事,故事大致是爸爸教導他壞脾氣的孩子,只要每跟人家發脾氣,就往籬笆上釘一根釘子。如果一整天不發一次脾氣,就可以拔下一根。後來,等到孩子把籬笆上的釘子都拔光時,他發覺可克制暤氣了,高興的找爸爸談。爸爸意味深長的對孩子說,雖然釘子已經拔光,但是那些洞永遠留在籬笆這裡了。其實,你對人發一次脾氣,就像往人家的心上打了一個洞,釘子拔了,就像你道歉,但是那個洞永遠不能消除啊!
不巧,那天,班上又有小朋友做錯了事。早在兩位事主回教室之前,我已接獲通報。這兩位小朋友其實也很好,只是常出狀況,事後也能「反省」,但我想,大概是「印象」不深刻吧!其實,我覺得,道理孩子們都懂,只是在「關鍵時刻」時,那些道理能否成為引導他們的「內在聲音」才是重點!就在這兩位小朋友回教室時,我要他們說一下「剛才做了什麼」。
在教學過程中,常會遇到孩子很可愛的一面。例如,在上完課本裡介紹的〈小恩的祕密花園〉後,到了圖書館,就有小朋友很高興的跑過來,拿著書本對我說:「老師,你看,這是《小恩的祕密花園》耶!」或者,我在課堂上提到了某個故事、人物,或是我展示要推薦孩子們看的書,之後到了圖書館,也會有類似的情形出現 ─ 孩子興高采烈的拿著他「發現」的書,告訴我,他找到有關的書了。
其實,認真的檢視起來,會發現孩子們平常對這些事物是「視而不見」的,即使它們早已存在那裡很久。這種現象很有趣,似乎有些「奇特」,好像經過我們的「喚醒」,孩子的注意力就會展開。
億載國小是國際交流典範學校,常有外賓蒞校參訪。我們帶的這屆四年級學生相當的特別,孩子們在上、下學期各接待了遠從新加坡來的小客人。對級任導師而言,也是很難得的體驗與學習,在過程中了解到不同國家一些文化的異同。
小朋友在過程中的付出與歡笑,以及與小客人離別前的難過與不捨,至少回憶起來都歷歷在目 … …
(上學期與新加坡崇福學校交流初體驗的省思網誌在此http://www.wretch.cc/blog/yuliang3399/11542286)
我向來傳達給孩子們一個觀念,那就是對於比賽,老師都是「不以成敗論英雄」且「視過程重於結果」的。這並不是說「結果」不重要,而是過程中的努力與學習,有時甚至比得獎與否的意義還大!因為,像類似「積極」這種情意態度的學習如果能藉由這過程引發出來,那真的可以說是賺到了!
這學期到目前,班上有小朋友參加「世界母語日」的比賽,獲得入選肯定,而這個肯定,也正是這位小朋友對他克服自身困難最大的證明,身為老師的我也為他感到很快樂!(http://tw.myblog.yahoo.com/risaling/article?mid=3187&prev=-1&next=3167)
讓孩子投稿或比賽會不會很麻煩?的確是,尤其是對家長而言。不過,這種「很煩」的情形,也只是初期會有的現象。
適時的指導,適時的引導,然後放手讓孩子自己獨立完成,家長輕鬆,孩子發現自己能完成一件事也會很有成就感。但要注意的是,事前的心理建設很重要,家長一定要徹底實踐「過程重於結果」的理念,孩子才能在過程中獲得學習,因為有健康的學習心態,所以不會患得患失。畢竟,投稿與比賽都是僧多粥少的遊戲,名額有限,不一定會成功。但換個角度想,沒成功也沒什麼損失,如果這樣可以培養出孩子們的「挫折容忍力」,那豈不又是另一項更好的「收穫」呢?
孩子在讀國語課本時,大多著重在每課的課文,沒錯,這無可厚非,因為有一些基本能力與字詞都是在這裡學習的。然而,大家往往會忽略另一個也很重要的部份,這個部份就是各版本都有的,它稱為「統整活動」或「語文天地」… …等。
我最近在思索孩子們學習上的問題,剛好看到了老ㄙㄨ發表的〈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http://blog.roodo.com/oldsu0/archives/12100023.html),真是心有戚戚焉,讓我有說不出的感動。沒錯!「欠缺熱情」~ 正是現今孩子們的問題所在啊!
的確,無論是家長和老師應該都有注意到,有時,孩子表現出來的態度很懶散,總是提不起勁,而另一種話法是「要死不活」,雖然有點難聽,但也很傳神哩。有很多事孩子們明明能做,就是不願去做,同樣的,有一些課業,只要花些許的努力就能有收穫,但就是不想去付出。唉,這種現象真是為難了我們,實在也傷透了腦筋!
今天是兒童節,兒童節該不該有功課呢?我想,不只兒童節,正如陳安儀在《天下雜誌》中所提到的「家庭作業的迷思」,的確,平常「該不該出作業」本身就是一個值得好好探討的問題。
我覺得,功課,只是督促孩子多練習的方式而已。每天有功課,是為了養成孩子每日分布練習的習慣,沒有功課不代表沒有練習或不必練習,只是把練習在學校就完成,不帶回家裡(配套措施)。